出于工作需要,历时三个月,将最新的 Chromium 移植到了某 SoC 厂商的嵌入式芯片平台。其间辛酸挫折不可胜数,择其关键步骤记之,以飨后来者。
一、版本选型
Chromium 的版本几乎一到两月一次更新,速度之快令人目眩。笔者在移植之初,选定了当时的 stable 66 版本,待移植完之后已经升到 69 版本了。于是,花费了一两日又成功移植到了最新的 69 版本,这也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版本选型,务必要选用 Chromium 的 Stable 版本,也是 Chrome 正式发布的版本。笔者最初就因选用了非 Stable 版本,结果在移植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另外,请尽量避开那些有重大的架构调整及其前后的版本,否则你会陷入无尽的找 patch 和打 patch 循环里,耗费光阴。
维基百科上可以查找到 Chroium 的主版本更新历史,可以参考相应的版本号。
二、源码获取
首先,来到 Chromium 的开发者网站,阅读必要的文档,开始我们的移植工作:
这里列出几个你可能会频繁用到的 Chromium 相关网站:
万事开头难,获取 Chromium 的源码就是一个大坑。Chromium 的完整源码部署完在 20G 以上,中间传输的文档大概在 10G 左右,你需要足够的带宽保障。由于功夫网的存在,你需要一个可靠的梯子。这里的可靠是指要保证拉取 10G 的资源中途不会断开连接,否则你可能需要重头开始。
在获取源码前,需要获取“获取 Chromium” 所需要的 depot_tools,这个仓库中包含了拉取 Chromium 源码以及编译 Chromium 所需要必备工具。当然,这一步也是需要梯子的。
1 | $ git clone https://chromium.googlesource.com/chromium/tools/depot_tools.git |
接着将 depot_tools 目录加入你的 PATH 环境变量中,这里假定你拉取的 depot_tools 在你的 Home 目录下:
1 | $ export PATH="$PATH:${HOME}/depot_tools" |
注意这里的路径中不要使用~符号。你可以将上述命令加入你的 shell 的配置文件中,如 .bashrc 或者 .zshrc。
接下来便可以拉取 Chromium 源码了。创建一个装载 chromium 源码的目录,然后切换到该目录下;
1 | $ mkdir ~/chromium && cd ~/chromium |
然后使用 depot_tools 里面的 fetch 工具来获取完整的 Chromium 源码。fetch 有几项很用的参数,可以 fetch –help 来查看。如果你不想获取完整的仓库历史记录,可以使用 –no-history 参数, 这会将你的下载时间缩减一半。
1 | $ fetch --nohooks chromium |
接下来,请准备好咖啡和喜剧片,伴你度过无聊又漫长的下载时光。这里顺带吐糟一下 Chromium 的源码维护工具 fetch 和 gclient,比较难用,新手很容易弄糊涂。
如果你是第一次获取源码,需要使用到 fetch 这个工具:
1 | $ fetch chromium |
这里会创建一个 .gclient 文件,并自动开始下载代码,如果中断,可运行如下命令:
1 | $ gclient sync --force |
如过当前目录下已经拥有一份源码,只是想 sync 到最新,则使用 gclient:
1 | $ gclient sync |
注意:fetch 工具会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两个隐藏文件 .gclient 和 .gclient_entries。前者记录着 Chromium 主仓库的 URL 等信息,后者记录着 Chromium 中众多子仓库的信息。如果没有这两个文件,gclient 将不能正常工作,后续的编译也会遇到各种问题。
源码终于拉取完了,你会看到当前目录下多了一个 src 目录,里面就是 Chromium 的完整源码。但是别急,开始编译之前,你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1 | $ cd src && gclient runhooks |
这里的 runhooks 主要是拉取 Chromium 编译所需要的一些资源文件,比如各个目标平台的 sysroot,toolchain 等等。这些资源都存放在 Google Cloud Storage 上,通过 download_from_google_storage.py 这个脚本拉取。
注意,如果是通过 export 环境变量的方式来设置代理的话,在 runbooks 阶段会出现如下警告:
1 2 3 | NOTICE: You have PROXY values set in your environment, but gsutil in depot_tools does not (yet) obey them. Also, --no_auth prevents the normal BOTO_CONFIG environment variable from being used. To use a proxy in this situation, please supply those settings in a .boto file pointed to by the NO_AUTH_BOTO_CONFIG environment var. |
这里的解决之道是新建一个 .mobo 文件,里面记录代理设置:
1 2 3 4 | $ cat .boto [Boto] proxy=proxy.your-domain.com proxy_port=8080 |
然后将该文件的位置赋值给 NO_AUTH_BOTO_CONFIG 这个环境变量:
1 | $ export NO_AUTH_BOTO_CONFIG=$(PWD)/.boto |
再运行 fetch chromium 或者 gclient sync 就不会有警告了。
通过上述方式获取到的是当前最新的 Chromium 源码,默认处于 master 分支。如果要切换到某个特定版本,比如当前的 stable 版本 70.0.3538.102,就要用到 chromium 的 release tag 了。
通过 fetch chromium 或者 gclient sync 方式获取的源码,默认已经带有 release tag,可通过 git tag 查看,通过 git checkout TAG 就可以切换到相应的版本:
1 | $ git checkout 70.0.3538.102 -b v-70.0.3538.102 |
然后再次运行 gclient sync,将其他的 git 仓库的状态按 src 仓库的 DPES 对齐:
1 | $ gclient sync --with_branch_heads |
注意:checkout 到 release tag,再次 sync 的时候,需要附加 –with_branch_heads 参数。否则可能会遇到以下错误:
1 2 3 4 5 6 7 8 | src/third_party/webrtc (ERROR) ---------------------------------------- [0:00:13] Started. [0:00:25] _____ src/third_party/webrtc : Attempting rebase onto 4ab51cb6d7d4530b344e63ed8274d1454b7a5f39... [0:00:26] [0:00:26] Rebase produced error output: fatal: Needed a single revision Does not point to a valid commit: 4ab51cb6d7d4530b344e63ed8274d1454b7a5f39 |
三、编译入门
终于可以开始编译了。这里我们先编译当前工作平台(Linux X64)的 Chromium,熟悉一下编译流程,检验是否能编译通过,为后续交叉编译移植到其他平台做准备。
Chromium 使用了 Ninja 作为主要的构建工具,通过 GN(在低版本中,与之相对应的是 GYP)来生成 .ninja 文件。如果想玩转 Chromium 的编译和开发,熟悉 GN 的语法是必须的。这里附上一份关于 GN 使用的 Slides: Using CN Build。
我们使用 GN 来生成指定的编译目录和默认的 ninjia 文件:
1 2 | $ cd src $ gn gen out/Default |
接着就可以使用 ninjia 开始编译了,需要指定你的编译目录(out/Default)和编译目标(chrome):
1 | $ autoninja -C out/Default chrome |
注:上面命令中的 autoninja 也可以替换为 ninjia。autoninjia 是 ninjia 的一个 wrapper,会自动提供最佳的参数值传递给 ninja。因此最好使用 autoninjia 来编译。
如果你的编译机器不是高配的服务器或者工作站,而是性能一般的个人 PC 的话,请耐心得等待四五个小时吧,甚至更多的时间。
在这四五个小时的时间里,你可以探索 Chromium 里面为数众多的编译配置选项了。了解这些,将会大大加快你的编译时间,提升你的工作效率。下面介绍几个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配置选项:
- target_cpu。此选项值为字符串。编译出的程序的运行平台。例如编译 x64 版本时设置 target_cpu=”x64″。如果没有显式指定 target_cpu,默认值为宿主系统的 cpu 类型。通常编译 x86 版本会比 x64 版本速度更快。
- is_clang。布尔值,默认值为 true。控制是否启用 clang 进行编译。clang 编译会比 gcc 快,并且编出来的二进制文件体积也要小一些。
- is_debug。布尔值。值为 true 时编译 debug 版本,为 false 时编译 release 版本。
- symbol_level。整数值。当值为 0 时,不生成调试符号,可加快代码编译链接速度。当值为 1 时,生成的调试符号中不包含源码信息,无法进行源代码级调试,但是可以加快代码编译链接速度。当值为 2 时,生成完整的调试符号,编译链接时间比较长。
- use_jumbo_build。布尔值。控制是否启用 jumbo 编译。Jumbo 会显著提高代码编译的速度,编译时间会减少到之前的 1/10。同时,jumbo 编译也会显著增加 RAM 及 SWAP 的占用,内存较小的设备慎用,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 is_component_build。布尔值。值为 true 时将 Chromium 中的诸多单元编译成小的共享库,为 false 时编译成静态库。一般编译 debug 版本时设置为 true,这样每次改动编译链接花费的时间就会减少很多。编译 release 版本时设置为 false,这样就可以把所有代码编译到一个可执行文件里面。
- enable_nacl。布尔值。控制是否启用 Native Client。通常并不需要,可以将其值设置成 false,这样会大大加快编译速度。
- is_official_build。布尔值。控制是否启用 official 编译模式。official 编译模式会进行代码编译优化,非常耗时。因此我们一般置为 false,仅编译 release 版本时置为 true 以开启优化。
- remove_webcore_debug_symbols。布尔值。控制编译 blink 源码的调试符号中是否去掉源码信息。置为 true 会加快编译速度,但不能从源码级调试 blink 相关代码。
- cc_wrapper。字符串值。可设置 cc_wrapper=”ccache” 来使用 ccache 加快编译速度。
在移植的初始阶段,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编译,编译通过是第一目标。我们一般使用下面的选项组合来加快编译进度:
1 2 3 4 5 6 7 | use_jumbo_build=true enable_nacl=false is_debug=false symbol_level=0 is_component_build=true remove_webcore_debug_symbols=true cc_wrapper="ccache" |
更多编译选项的介绍,可以参考代码工程中 build/config 目录下的 gn 和 gni 文件的注释。使用 gn 可以查看当前目标(out/Default)的所有编译选项:
1 | $ gn args --list out/Default |
如何在编译时传递编译选项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命令行参数显示指定,一种是手动编辑。
- 显示指定编译选项:
1 | $ gn gen out/Default --args='target_cpu="x64″ is_clang=true'; |
通过 –args 参数传递的参数会写入到 out/Default/args.gn,然后生成 ninja 文件。
- 手动编辑编译选项:
1 | $ gn args out/Default |
该命令会调用默认的编辑器打开 out/Default/args.gn 这个文件,编辑保存后,gn 会调用 gen 子命令生成 ninjia 文件。
四、交叉编译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编译了 x64 平台的 chromium,但这是万里征途第一步,我们的目标是交叉编译嵌入式(AArch64)Linux 平台下的版本。
Chromium 原生支持一些主流嵌入式平台的交叉编译,包括 ARM、AArch64、MIPS 等,但是默认的操作系统都是 Debian Linux。因此,你可以从源码直接构建适用于搭载着最新的 Raspbian 系统的树莓派的 Chromium。而对于一些 SoC 厂商深度定制的、非 Debian 的嵌入式 Linux 系统,要想运行 Chromium,则需要自己去移植了,这也是此篇文章的核心主题与目标。
针对树莓派 Raspbian 系统的交叉编译
首先,先编译一下试用于树莓派 Raspbian 的 Chromium 来熟悉交叉编译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去进行嵌入式平台的移植。
处理交叉编译,首先需要获取目标平台的交叉编译工具链(toolchain)和包含必要头文件及运行库的系统逻辑根目录(sysroot)。适用于 ARM Linux 平台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可以直接到 ARM 官网下载,或者通过到包管理器来安装,比如:
1 | # apt-get install gcc-arm-linux-gnueabi |
对于 sysroot,Chromium 提供了一个脚本去获取各主流平台(ARM、AArch64、MIPS 等)Debian Linux 系统下的 sysroot。注意 Chromium 官方只提供 Debian Linux 发行版的,如果你的目前平台运行的是其他 Linux 发行版,可能最终 Chromium 将无法正常运行。
在这里,我们假定你的树莓派运行的是最新的 Raspbian 发行版。获取 sysroot:
1 2 3 | $ build/linux/sysroot_scripts/install-sysroot.py --arch=arm Installing Debian sid arm root image: /home/joy/chromium/src/build/linux/debian_sid_arm-sysroot Downloading https://commondatastorage.googleapis.com/chrome-linux-sysroot/toolchain/2abe7ab2252a37b3c5a400c5c2d7052b43b4d924/debian_sid_arm_sysroot.tar.xz |
然后就可以直接编译 arm 平台的 Chromium 了:
1 2 3 | $ cd src $ gn gen out/Default --args='target_cpu="arm″ is_clang=true' $ autoninja -C out/Default chrome |
编译完成后,将 out/Default 目录下生成的可执行文件 chrome、natives_blob.bin、snapshot_blob.bin,共享库 lib*.so,以及一些资源文件 *.pak 等拷贝到树莓派上,正常就可以直接运行了。
针对嵌入式 Linux 系统的交叉编译
对于嵌入式 Linux 系统,一般 SoC 厂商会提供目标平台的 toolchain 和 sysroot,我们需要在通过 GN 构建系统来配置,这样最终才能成功编译出目标平台上能够正常运行的二进制文件。
其中,sysroot 的配置较为简单,直接将 target_sysroot 这个 GN 参数指定为目标平台的 sysroot 路径即可:
1 | $ gn gen out/target --args='target_cpu="arm64″ target_sysroot="/home/joy/xx_platform/sysroot/"' |
此部分的处理逻辑在 build/config/sysroot.gni 这个文件中:
1 2 3 4 | if (current_os == target_os && current_cpu == target_cpu && target_sysroot != "") { sysroot = target_sysroot } |
toolchain 的配置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环境变量,指定 toolchain 中各个子命令的具体路径,比如 CC、CXX、AS、NM、LD 等等,最终 gn 会读取这些环境变量,写入生成的 ninja 文件中,这与 autotools、Cmake 等构件系统的做法类似。此部分的处理逻辑在 build/toolchain/linux/unbundle/BUILD.gn 这个文件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gcc_toolchain("default") { cc = getenv("CC") cxx = getenv("CXX") ar = getenv("AR") nm = getenv("NM") ld = cxx extra_cflags = getenv("CFLAGS") extra_cppflags = getenv("CPPFLAGS") extra_cxxflags = getenv("CXXFLAGS") extra_ldflags = getenv("LDFLAGS") toolchain_args = { current_cpu = current_cpu current_os = current_os } } |
只需要保证所配置的环境变量在使用 gn 命令生成 ninja 文件时能被正确读到即可:
1 2 3 4 5 | $ export CC=/home/joy/toolchain/gcc-linaro-4.9-2015.02-3-x86_64_arm-linux-gnueabi/bin/arm-linux-gnueabi-gcc \ CXX=/home/joy/toolchain/gcc-linaro-4.9-2015.02-3-x86_64_arm-linux-gnueabi/bin/arm-linux-gnueabi-g++ \ AR=/home/joy/toolchain/gcc-linaro-4.9-2015.02-3-x86_64_arm-linux-gnueabi/bin/arm-linux-gnueabi-ar \ NM=/home/joy/toolchain/gcc-linaro-4.9-2015.02-3-x86_64_arm-linux-gnueabi/bin/arm-linux-gnueabi-nm \ $ gn gen out/target --args='target_cpu="arm64″ target_sysroot="/home/joy/sysroot/"' |
另一种配置 toolchain 的方式,则是通过 custom_toolchain 这个 GN 参数来指定。
1 2 3 4 5 | if (custom_toolchain != "") { set_default_toolchain(custom_toolchain) } else if (_default_toolchain != "") { set_default_toolchain(_default_toolchain) } |
注意这里的 custom_toolchain 参数并非是一个路径,而是通过 toolchain 模板实例化的一个配置对象,参考 build/toolchain/gcc_toolchain.gni 中的模板 gcc_toolchain 和 clang_toolchain。
对于这两种 toolchian 的配置方式,如果需要移植的目标平台比较少,建议使用环境变量的方式,这样最简单;倘若移植的目标平台比较多,像笔者所在的公司,一套软件需要移植到多个 SoC 厂商数十个不同的芯片平台上,这样还是通过 GN 构建系统来搞最合适,结合 GN 模板的强大功能,实现配置复用和定制。
以树莓派举例,我们写一个简单的 GN 构建文件,使用 gcc_toolchian 模板来实例化其 toolchain 配置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file: src/build/rsp3b/BUILG.gn import("//build/toolchain/gcc_toolchain.gni") gcc_toolchain("rsp3b") { toolprefix = "arm-linux-gnueabihf-" toolchain_args = { current_cpu = "arm" current_os = "linux" } extra_cflags = "-O2" } |
运行 gn 命令时,将 custome_toolchain 参数赋值为该配置实例的路径即可:
1 | $ gn gen out/target --args='target_os="arm" custom_toolchain="//build/rsp3b"' |
搞定了 toolchain 和 sysroot,我们的交叉编译任务便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根据需要来定制 GN 配置项和编译参数,这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嵌入式 Linux 系统 Chromium 移植的策略及方法
嵌入式 Linux 系统,都是高度定制裁剪后过的。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标准 Linux 发行版的基础上,移除不需要的包,剥离到只剩下基本的必需的组件,而剩下的这些组件通常处于比较底层的位置,并不直接被 Chromium 所依赖。以图形系统为例,嵌入式 Linux 肯定没有 GTK/KDE 这样高级的图形化界面,通常也没有 X11/Wayland 这样的图形服务器,只有诸如 DirectFB/OpenGL 这样基础的图形库。这意味着要将 Chromium 移植到嵌入式 Linux, 一般要对接系统的图形系统、音视频编解码系统、输入设备、输入法系统等模块。
单纯移植一个可以浏览基本网页的 Chromium,一般要对接平台的图形系统;好在笔者移植的目标平台有 Wayland 这样的图形服务器,直接被 Chromium 支持,因此可以省下这部分的工作。
如果目标平台没有 X11/Wayland 这类图形服务器,可以考虑先移植一个 Headless 模式的 content_shell,也就是使用 Content API 所实现的一个简易版的、没有图形输出、而使用命令行输出的 Browser。这样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浏览器核心部分的移植,在此基础上再行对接图形系统、音视频、输入等其他模块。
编译一个 Headless 模式的 content_shell, 可以通过以下的参数组合:
1 2 | $ gn gen out/target --args='use_ozone=true ozone_platform="headless" ozone_auto_platforms=true ozone_platform_x11=false ozone_platform_wayland=false ozone_platform_headless=true' $ autoninja -C out/target content_shell |
Chromium 项目庞大无比,模块众多。很多模块会依赖系统的 library,某些 library 通常只在一些桌面 Linux 发行版中才有,而在嵌入式 Linux 系统上往往是被裁剪掉的,这样就会因为缺库而编译不通过。
幸运的是,有很多功能模块,可以通过 GN 配置项来开启和关闭,比如 use_libpci、use_cups、use_system_libdrm 等等;另外有一些 library,Chromium 项目中有其源码,一般在 src/third_party 目录下,并提供 GN 开关供你选择使用 Chromium 源码中的版本,还是系统自带的版本。
后一类开关一般以 “use_system_” 为前缀,比如 use_system_freetype 等等。结合这些开关,我们可以绕过大部分缺库的问题。如果碰到实在绕不过的的缺库问题,我们可能只有先往目标平台上移植所缺失的库了。比如笔者遇到目标平台上缺失 NSS 库,最后找来 SoC 厂商的 SDK,补上缺失的 NSS 包,重新编译并烧写系统镜像才解决。
五、系统对接
结合上一章节所述,移植 Chromium 到嵌入式平台,一般要对接系统的图形系统、音视频编解码系统、输入设备、输入法系统等模块。由于嵌入式平台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笔者只从实际经历出发,做一些概要性的描述。
草帽
兄弟,我也是刚移植完chromium到arm64 上, 之前没看到你的文章,看到的话会省掉很多时间了。最近我在做chromium裁剪的工作,通过修改args参数的方式,效果很一般,可执行文件减小不到10MB,你目前是否仍有在研究呢?目前网上裁剪的资料几乎没有,可以的话希望能和你一起聊聊,说不定有意外惊喜,可以加下微信:caomao_boy
构建最小版本的 Chrome – 技术日志
[…] http://35.239.217.158/port-chromium-to-embedded-linux/ […]